查看原文
其他

超牛!深圳7岁女孩走红,千首诗词信手拈来!上央视“斗诗”被怒赞


试想这样的场景

当你看到天边的火烧云

你会说什么?



然而深圳这名7岁女孩

给出的回答很不同


年幼的若桐经常会跟爸爸一起去徒步、爬山,看到火烧云,小若桐会脱口而出“晚霞舒锦绣”

路过深圳人才公园的春笋大楼时,她会感叹“秀插云霄如玉笔”

凤凰木飘落时,却是“万绿丛中一点红,动人春色不须多”

……



这个仅有7岁的孩子

诗词储备量高达上千首

还一举登上央视节目,引起全城关注

春节期间,《2023中国诗词大会》在央视一套综合频道热播,来自深圳市龙岗区梧桐学校二年级的赵若桐,登上了第六期“本来”主题的主舞台,展现了深厚的诗词功底。


原本,学诗是为了转移孩子对动画片的注意力;但如今,古诗已经成为了赵若桐和爸爸情感交流的工具,不仅给她的学习和生活增添了童趣,还带了很多奇思妙想。


01

句句经典信手拈来

对诗词的热爱源自家庭



赵若桐今年7岁,从小热爱诗词,虽然年纪不大,却能熟背唐诗千首。


在群英荟萃的诗词大会赛场上,赵若桐面对强劲对手沉着应战,“七月七日长生殿,夜半无人私语时”“人生有酒须当醉,一滴何曾到九泉”……句句经典信手拈来,阳光、自信、沉稳的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


赵若桐对诗词的热爱

主要源于家庭的影响


据父亲赵鹏介绍,在赵若桐3岁时,为了防止她沉溺动画片,开始了对她的诗词启蒙教育。赵鹏认为,学诗的目的不是为了背诗,最初只是希望能做些有意义的事来打发时光。


于是,他教若桐学诗的方式也与众不同——


1用讲故事的方式讲唐诗


每当教女儿之前,赵鹏都会先做功课。他教女儿的唐诗都是以“好玩、有趣”为原则,不会一上来就让女儿背诵,而是会先用故事的方式将唐诗讲出来。


他清晰地记得,3岁时的若桐,会背的第一首诗就是唐代诗人曹邺的《官仓鼠》,一边模仿小老鼠的样子一边背诵。


看着女儿可爱的样子,赵鹏惊喜地找来了更多有关于动物的诗词,没想到小若桐竟真的都很感兴趣,她对诗词的热爱,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。那时的赵鹏就发现,孩子的记忆力特别好,“她一首诗听两三遍就会背,而我们大人都记不住。”



2将画画与诗结合


不仅如此,爸爸还会把女儿掌握的诗词用笔记本手写下来,通过画画记录父女俩学诗发生的好玩的事情。后来每首诗就让她画下来——


“我们一个画,一个猜,一起玩文字游戏。有时候会做些动作,某个名句里的动作,让她猜是什么诗。”


父女俩一起学诗的快乐氛围感染了妈妈,一家三口都成为了诗词爱好者。


02

父女俩学诗故事打动央视

诗词交流弥补分离遗憾



此次与女儿一同入选,登上央视舞台答题,赵鹏表示,“我们之所以能够入选,主要是央视对我们父女俩之间的故事比较感兴趣。”


赵鹏是一名海员,一年只能在春节前后回一次家。在海上飘荡的日子里,父女俩经常打视频电话。他希望“通过诗词弥补遗憾”,在海上的日子,他利用业余时间教孩子读诗、背诗。与唐诗作伴的日子,父女俩虽身处异地,但却心意相连。

这样的亲子时间,是赵鹏最为享受的。现在闭上眼,他的脑海中都能浮现出教女儿学唐诗的点点滴滴,“这首诗我是怎么讲的,当时她的表情是怎样的,开心时的表情,疑问时的表情等等。”


03

古诗词赋予她灵气

上央视的经历让她更爱传统文化



据若桐妈妈介绍,女儿对百科类知识和传统文化类书籍都有涉猎。而这次央视之行,又给了若桐一次近距离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。“诗词大会结束后,我们就给她安排了故宫、天坛和景山之行,”不出意外地,每到一处名胜古迹,若桐都会激动地即兴背诗。


赵若桐的语文成绩很好,她的班主任、龙岗区梧桐学校的语文老师谷庆燕认为,“古诗词对她的语言表达、想象力都有很大帮助。”谷庆燕眼里的若桐是个文静内向的女生,但课上只要遇到关于古诗词的问题,几乎每一个她都会积极举手


日常的若桐比较安静,放学后和周末时间,以绘画和古筝练习为主,她的古筝老师说,若桐是个有灵气的孩子,小小年纪能坐得住,且对古筝曲子的理解也到位;若桐妈妈补充道,若桐还喜爱做手工,经常会有一些奇思妙想。


在赵若桐开学第二天,赵鹏就飞往北方返回工作岗位。当问及赵鹏对女儿的未来有什么期待时,他即兴背了一首王安石的诗——

南山新长凤凰雏,眉目分明画不如。

年小从他爱梨栗,长成须读五车书。




*要问我们这个年代为什么要读诗?*


在某个地方、某个时刻

我们能通过诗的桥梁

隔着千百年岁月和古人心意相通

隔着千山万水和家人心意相连


古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文化

我们也欣喜地看到

“圳少年”正读诗、学诗、爱上诗歌

承先古之遗风,开盛世之中华


为“圳少年”们点赞!





*“最潮中国观 看我圳少年”栏目,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、深圳市委宣传部、深圳市委网信办联合指导,南方都市报社、深圳市教育局联合主办。


总监制|戎明昌 刘江涛
总策划|陶然
策   划|付可 刘洋子
统   筹|王童 郑煜晓 陈芳
编   导|张子珊
执   行|常乃天 冯漫润 余思敏 张盼梅 实习生江大文 实习生徐浩翔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